櫓的意思|汉典“櫓”字的基本解释〉 摇橹_百度百科 它和此前的桨不同,桨是要用人力来“划”动的,桨板在水中滑动一次,需要人力把它提出水面再进行第二次 櫓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櫓 (橹) lǔ ㄌㄨˇ 城上供防禦而無頂蓋的瞭望樓。 《玉篇•木部》:“櫓,城上守禦望樓。 ”《晉書•卷八十一•朱伺傳》:“伺又率諸軍圍守之,遂重柴繞城,作高櫓,以勁弩下射之,又斷其水道。 ” 划水使船前進的器具。 明•張自烈《正字通•木部》:“槳,行舟具,長大曰櫓,短小曰槳。 ”《三國志•卷五十四•吳書•呂蒙傳》:“使白衣搖櫓,作商賈人服,晝夜兼行。 ”唐•徐鉉《過江詩》:“登艫望城遠,搖櫓過江遲。 ” 古代的兵器。 即大盾﹑大戟。 《左傳•襄公十年》:“狄虒彌建大車之輪,而蒙之以甲,以為櫓。 ”杜預•注:“櫓,大盾也。 ”《晉書•卷一•宣帝紀》:“起土山地道,楯櫓鉤橦,發矢石雨下,晝夜攻之。 ” 英语 oar, scull; row © 汉典 櫓 國語辭典 《玉篇.木部》:「櫓,城上守禦望樓。」《晉書.卷八一.朱伺傳》:「伺又率諸軍圍守之,遂重柴繞城,作高櫓,以勁弩下射之,又斷其水道。」划水使船前進的器具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木部》:「槳,行舟具,長大曰櫓,短小曰槳。
其中一艘叫作 Skuldelev,年出土,是橡木製的Skei長船。. (櫓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) (7) 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,安在船尾或船旁 在旁曰櫓。 ―― 《釋名》 (8) 又如:櫓人 (船工) ;櫓聲 (搖櫓聲) 櫓(櫓)lǔ ㄌㄨˇ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,置於船邊,比槳長,用於搖動:搖 櫓 過江。 櫓 拼音: lǔ 注音: ㄌㄨˇ 部首: 木 部外筆畫總筆畫五筆86/98: SQGJ 倉頡: XDNWA 鄭碼: FRK 電碼: 筆順編號: 四角號碼: UNICODE: 6A基本字義 (櫓) lǔ ㄌㄨˇ 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,置于船邊,比槳長,用于搖動:搖~過江。 英漢互譯 scull 方言集匯 粵語:lou5 潮州話:羅污2羅烏2,lu2lou2 (lúlóu) 詳細解釋 櫓 櫓、艪、艣 lǔ〈名〉 (形聲。 從木,魯聲。 本義:大盾牌) 同本義 [big shield] 櫓,大盾也。 ——《說文》 蒙之以甲以為櫓。 ——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 泰山為櫓。 ——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 禮義以為干櫓。 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橹 (櫓) lǔ ㄌㄨˇ 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,置于船边,比桨长,用于摇动:摇~过江。 英语 oar, scull; row, scull © 汉典 橹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橹 櫓、艪、艣 lǔ 〈名〉 (1) (形声。 从木,鲁声。 本义:大盾牌) (2) 同本义 [big shield] 橹,大盾也。 ——《说文》 蒙之以甲以为橹。 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 泰山 为橹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 礼义以为干橹。 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 流血漂橹。 ——汉 · 贾谊《过秦论》 (3) 又如:橹楯 (大盾);橹子 (方言。 手枪) (4) 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 [watch tower] 修橹。 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 Skei意思是乘風破浪的東西,這是一種戰船,包括超過30名搖櫓人。. 這種船是已發現的最大的維京長船。. 據推測這艘船與年 丹麥考古學家分別與和/7年在 羅斯基勒 港區發現了不少這種船。.
唐 劉禹錫 《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》詩:“戍搖旗影動,津晚櫓聲促。. ” 明 桑悅 《題鳳洲草堂效吳體》詩:“枕邊驚聞櫓聲過,檻外俯看云影浮。. ”網路 漢語網搖曳的解釋:亦作“搖拽”。晃蕩;飄蕩;搖動。南朝宋鮑照《代櫂歌行》:“飂戾長風振,搖曳高帆舉。”唐溫庭筠《夢江南》詞:“山月不知心里事,水風空落眼前花。搖曳碧云斜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畫櫓聲搖拽,水 搖櫓,漢語詞語,拼音是yáo lǔ,意思是櫓板一直置於水中,靠人力來回搖動櫓柄來推動船的前進。 中文名 搖櫓 拼 音 yáo lǔ 出 處 《搖櫓聲聲》 目錄解釋出處例句 解釋 櫓板一直置於水中,靠人力來回搖動櫓柄來推動船的前進。 它和此前的槳不同,雖然都是靠人力,但搖櫓更省力。 划槳是槳板在水中每滑動一次,需要把它提出水面再進行第二次划動,這個過程很費力。 而搖櫓只需要在櫓的握手端施加不大的力、搖動很小的角度就可以使船前行。 顯然搖櫓比起划槳省力很多,所以一直有“一櫓三槳”的説法。 出處 《搖櫓聲聲》:杏花渡幽幽,搖櫓聲悠悠,充滿着鮮活的生活氣息。 ”《三國志·卷五十四·吳書·呂蒙傳》:“使白衣搖櫓,作商賈人服,晝夜兼行。”唐·徐鉉《過江詩》:“登艫望城遠,搖櫓過江遲。”古代的兵器。即大盾﹑大戟。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狄虒彌建大車之輪,而蒙之以甲,以為櫓。”杜預·注:“櫓,大盾 百科解釋:. 【拼音】lǔ shēng 【注音】ㄌㄨˇ ㄕㄥ 【條目】櫓聲(櫓聲) 【引證解釋】搖櫓聲。.